开光是庙中神像塑成后举行的一项使神像获得神性的科仪。开光一词出自佛教。据丁福保编 《佛学大辞典》开光条云:“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 《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过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 道。"佛教的开光礼仪大约流行于宋代以后。道教开光当是借鉴佛教开光而兴起的。 白云山开光请阴阳先生办理。神像塑好后用红布包头,将银心、五色线(代表五脏)放人腹中,封口,以待开光。事先阴阳选择一黄道吉日作为开光日。开光前一天晚,还要在开光庙中举行“吵庙"仪式,即用大鼓、大钹、大锣整夜敲击,意为让邪神恶鬼畏而避之同时在庙中打醋坛,撒五谷、生铁碎杂驱邪。开光时庙内庙外各置一面镜子,开光大师手持一面镜子,通过三面镜子把阳光折射到神像脸上,同时口中念咒,并用新毛笔蘸朱砂、百芨、鸡冠血调成的颜料点神像眼、口、鼻、耳及心、手,以示开光。开光后,道众念《开光文》: 伏以,神目如电,栋宇增辉。道光普照,并良辰以重修谨占吉日,表凡悃之诚恪;洁具香楮,望神圣之感召。行召八面,永赖瞻顾,四表被其光明共荷凝目。谨告。 此后还要在正殿选念《真武经》、《北斗经》、《三官经》中的一本经,吹奏笙管音乐。第二天打大醮以示庆贺。(来源:《白云山道教音乐》)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