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云山赋

右录高志其白云山赋,壬午(2002)夏韩亨林书。嵌于悟道壁上,黑色大理石质,横长方形,宽30米,高150厘米。隶书。保存完好。

查看原图

白云山赋

白云山赋 古之佳州,今谓佳县,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其城亦于山巅。城南十里,有山巍然,为腾龙状,与山城南北对峙,故名双龙岭也。登斯处而览斯景,惟见白云悠悠、千古飘渺,黄河滔滔、万里奔流。东南处,晋峡之谷,群山象驰,莽莽苍苍,荒凉无物。西北望,大漠阔野,与天相接,塞外雄关,人谓古战场也。 斯处苍凉贫瘠,实谓天意如斯,人奈其何。故秦韵关情而千回百转,秦腔销魂而回肠荡气。恰与此,民风淳朴而心无皈,物用匮乏而道兴焉。 宋元年间,即有道观寺宇,散缀其间。明万历三十三年,有道人李玉风,县宰牛登第,总兵张臣欲宏阐道教,创设观宇,遂张榜发文,劝请募化,建观之际,飞涛漂木,浪涌洪钟,种种灵异祥瑞,更复白云缭绕,笼罩全岭, 真人思悟,定名白云山也,观谓亦称其名矣。 始建真武祖师殿、玉皇阁等庙宇,遂观象初成,规模草创。后历经历代修葺营建,庙堂观室臻至堂皇,方为今之盛景矣。 拾阶而上,山门巍峨,牌楼高耸,凌云蹬道直上九重。五龙捧圣,宫落四合,白云洞天,自然璞成,真武圣殿座镇中央,楼阁高耸,华壁飞檐,佘若宫殿,三清殿、藏经阁、玉皇阁、东岳殿、元辰殿、魁星阁,皆画梁雕栋, 七彩凝碧,依山而建,傍势而起,或上或下,亦左亦右,及居山颠之处,洋洋大观,气势恢宏。更兼佳州八景,独居其二,白云晨钟, 惊醒梦中客,横岭秋月,凄凉沁人心。故成为关西胜景,西北名刹也,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帝颁圣旨,敕赐道藏经书。壮哉!白云圣境,数百年间,名表八方,声动五省,而其饮誉之处皆在神灵。 夫真武帝君,道之尊者,诚如联云:金阕化身真武九天扶日月,玉虚师相仁威万古震乾坤。教中多神,皆为世间忠义, 或精忠报国,或保境安民, 或怀拳正义,或除强扶弱,不一而喻者也。是谓大道之行,必为公义,人可怀恶,神岂有私,而无私者,方为大我。故生于天界,位列神祗,亦如古人云:有往者居于高位。盖为警世之意也。 故真武帝君每年三月三圣诞之日、四月八成道之日、九月九升天之日,晋蒙甘宁,人潮如涌,商贾云集,朝山而唱颂,求签以祈福。众生但凡所请,莫不应允。是以求愿而来,还愿而归,络绎不绝,浩浩荡荡。灵验如斯,皆为道也。 何者为道,道即规律,惟精神与规律之契合,方为大道之行也。故瀚海霞光,洪荒日落,皆以道观,吉凶祸福,生死趋避,亦在道中。所谓举动皆有因果,善恶关于命运。故古之圣贤,把握阴阳,提契天地,悟生命之真谛,超宇宙之时空,犹三清之与真武。故历史偕神话参半,智慧与规律并行。 斯处大哉!汇佛道儒教之精华,采古今神祗之大全,故白云青岚,万山皆朝宗。 一九四七年毛泽东君,于两军鏖战,卫戊拱列之中,登临此山,观赏古迹,度心示问,得签“日出扶桑”。遂东渡黄河而去。行前喻令保护。 岁月如逝,寒往暑来,人世沧桑,兴乱周替,文革激荡,山观亦遭蹂躏,复经修缮,胜地重焕异彩。 今逢改革开放,盛世出矣。国民信仰者皆自由,宗教政策亦复昌明。白云盛会,更胜前朝,人心向善,大地吉祥,羊道古风,文士咸集,秦晋之地,旧貌新颜。 蒙诸君力劝,嘱予为赋,而今正是时。何为?恰于吾国入于世贸之前,申奥成功之后,新世纪在临之秋也,亦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之际矣。诚所谓,时值升平,丰物多俏丽,盛世开泰,人天共妖娆。故作此赋歌而颂之,广宣天下,大道仁义。且为纪事,传于后世,不可谓史之无鉴欤。 高志其(科学家高士其之子,著名作家)文,韩亨林(韩亨林,靖边人,中共中央纪委五室主任)书,壬午(2002)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