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立石,陈宝生撰书,马天相刻。位于正殿东廊内。 青石质,龙首方形方座。首高90厘米,宽95厘米,厚18厘米;身高180厘米,宽80厘米,厚13厘米;座高38厘米,宽98厘米,厚56厘米。正文隶书15行,行36字。首浮雕二龙戏珠、书“碑记”二字,边饰万字、花鸟纹。保存完好。 碑文记叙由本土匠人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精美的汉白玉雕刻事宜。(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
新建汉白玉雕刻碑记 予观白云山庙,山峦逶迤,重迭连云,濒临黄河,依山借势,仰望蹬道,实为奇险,宛如瀑布飞流,陡立腾空而上,遂有“白云山之奇,奇在蹬道也”。 白云山原名嵯峨岭。庙宇星布,回廊相接,松柏葱茏,交相辉映,兼之,常有白云缭绕,故有“白云胜景”、“关西名胜”遐迩西北之称。 白云山庙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扩建于清雍正二年。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参差错落,建筑精巧,古雅灵奇,金碧交辉。集建筑、绘画、雕刻、书法等民间艺术之精萃,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实属道教传统文化艺术遗产。 每逢真武圣诞、真武飞升之辰等盛大庙会,各地、各族游客接踵而至,不少专家、学者、艺术家前来瞻仰古迹,寻宝采风…… 由于善男信女热心施舍,道教人员精心管护,白云山景点不断扩建增添,道教传统艺术也不断发扬光大。此次新建的这组汉白玉雕刻艺术,就是由高理亮、郭至善等策划主办,本土巧匠历时三年完成,真乃辉煌壮观之佳作。白云山正在成为陕北独特的游览胜地和物资交流中心。 陈宝生撰文并书 马天相、徒薛彦存刻(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