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立石,任静撰,刘和甫书。位于白云山玉皇庙内前墙东侧。 砂岩质,圆首方座,身首高191厘米,宽73厘米,厚9厘米;座长74厘米,宽45厘米,高34厘米。碑首刻鹤、鹿,额题“共和”。边刻几何纹、花草纹、折线花瓣纹。正文楷书26行,行62字。剥蚀较轻。 碑文记叙“民国以来,本山多故,司会事者咸视本山为利泽之数,无虔心修葺”。落款有榆林军政大员。(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
重修白云山玉皇殿碑记 白云山西北山梁,旧有玉皇殿一所。正殿奉玉皇大帝,东廊配祠黑龙大王,西配虫子 蛾虫八蜡、山神土地诸神像。碑碣考其创建于前明,至今数百余年,屡圮屡修,正著灵异。民国以来,本山多故,司会事者咸视本山为利泽之数,无虔心修葺,以致壮严威赫之殿宇栋折梁摧,风雨飘摇。任家畔、南河底各村诸信士目击心伤,与本山道正司屈元恩等商议修葺之法,佥云:庙破不葺,不惟神无所凭,抑亦名山之羞,因虔心募化,集资兴工。是役也,起于民国二十一年,越三年而工程告竣。法像森严,金碧辉煌。固首事者大费经营,而冥冥之中莫不有神为之助者。将泐石以纪其事,苼书施钱诸信士姓名、村庄于后,以志不于。 前清廪生任静薰沐谨序 前清后补介宾刘和甫盥漱敬书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中旬敬立(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