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立石,曹思聪撰文。位于自云山三清殿前廊西侧。 砂岩质,平首方座,上部断裂为四,碑文有部分残缺。身首高154厘米,宽70.5厘米,厚7.7厘米;座长75.5厘米,宽53厘米,高34厘米。正面边刻几何纹, 间饰琴棋书画、瓶花等纹饰。正文楷书23行,满行56字。背面边饰几何纹,中为捐款人名单及捐款数目。剥蚀较轻。 碑文记叙入民国年,“陕北各县兵燹旱疫,偏灾叠构,死亡枕藉。但自乙亥以来,赤祸遍地,延至丙子六月初八日,始开光展像”。 注:“赤祸遍地”:1934年2月6日晚举行佳县木头峪暴动(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
重修白云山三清殿碑记 原夫吾国之有道教,昉自周秦诸子,为九流之一。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牧,凡黄老庄周之说皆宗之。晋魏以降,时值丧乱,民生疾苦,无可解脱。佛法乘时东渐,君主□依,民人向风。迄南北两朝,殆趋一致,其间独树一帜,左右社会思想足与齐驱并驾,争长势力者,厥为道教。唐宋后,两教教权之消长,恒影响□代政治,潜伏特殊势力,有漫成国教之势,其地位在人民思想上不容忽视焉。葭县白云山,为陕右名山胜境,上祀真武祖师,殿之左右最高处,□建三清殿。考《云笈七签》云,三清境者,系玉清、上清、太清也,一名三天。晋人陶宏(弘)景赋有谒三素于玉清,皆天帝所居。又上清之天,远在绝□之外,□皇老君运九天诸仙处。上清之宫,元气上升四十里名日太清,其气甚刚而清,故道家之有三清,亦犹佛家之有三界,皆神府司□元气主宰也。信如是,则世称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者,乃流俗考证之说传。然推本溯源,其为道教之归纳者,益徵而有信矣。是山于万历十四年,有玉风真人姓李名守鹄者,自终南山之碧云洞,初居汾西石盘山,嗣移吴堡,辟谷静坐,寒暑不侵。州人牛登弟聆其名迎之是山。初结庐山上,时见白云缭绕其巅。真人云游四海,名满宇宙,御赐道藏全部,并颁“白云胜境” 匾额以崇之。旋藉漂材庀工,全山庙宇赖以告成。以四月八日为秦晋朝山期,届时远近香火连天,灵应不爽。入民国,陕北各县兵燹旱疫,偏灾叠构,死亡枕藉。信男善女,祈祷呵护,皈依玄灵者益笃。十七年,有第一会会长刘向旗、第六会会长屈殿富、第二会会长高保金等睹庙貌年久摧颓,共设誓承修,除将历年积存施金逐渐购置砖瓦木料石灰外,别请诸善士分途募化,集腋成裘。爰于二十二年二月经始兴工修理,议将正殿东庑由第一、第六两会承修,西庑山门及神路围墙着第二会督修。奈工程浩大,材料昂贵,其间梓匠水泥构材措食备尝筹划,需费烦殷,至是年九月而全庙工程焕竣。翌年乙亥夏,复延丹青彩绘,内外朱碧映辉,正殿桷楹檐悉改雕彩火轮舆焕彩,堆锦夺目。登庙拜谒者,罔不向焉神往。是役也,总计费银三千二百余元,咸由二十三县信男善女解囊施助。其时屈□扶病在山督工,于四月初六日羽化于此。余亦因公诣山晋谒神座,襄理圣举。但自乙亥以来,赤祸遍地,延至丙子六月初八日,始开光展像。刘、高两君以是庙经营颠未,余知之颇详,嘱撰文纪念。余喜各会会首始终于天灾人祸之际,不避险阻,几经勤勉,得有今日大观,猗欤休哉!间创举因泚业而疾为之序,俾勒诸贞珉用垂来祀云。 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法学士前陕西省长公署参议省议会议员曹思聪恭撰 陕北镇守使陆军中将兵威将军陆军八十六师师长陕西省政府委员井岳秀,陕西暂编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高志清,陆军学堂毕业骑兵旅第二团团长任延瑞,署理横山县县长陆军第八十六师军法官荣河张斗山,两级师范完全科毕业靖定保禁烟善后分处处长曹思温,陕西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前省议会第二届议员樊士杰,殖边学校毕业署理安边堡县佐鱼继尧,北平国民大学修业横山县教育局局长曹丕杰 山主牛天禄 会首刘文华、屈殿富、屈元恩 经理账目刘向凤、霍玉元,吴邑会会首景生光、霍如岳等 中华民国二拾柒年肆月朔日吉立(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