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重修藏经阁碑记

民国三年(1914年)立石,谢济撰,李锡恩书。位于白云山藏经阁前廊内西廊墙前。 砂岩质,平首削肩方座,身首高145厘米,宽61厘米,厚10厘米;座长61厘米,宽44厘米,高32厘米。额篆“万善同归”旁刻二龙相对状,正文楷书22行,行55字。剥蚀较轻。 碑文叙述重修藏经阁及王智奉刘太守命监修榆林归德堡桥,桥工告竣人亡。(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

查看原图

重修藏经阁碑记

重修藏经阁碑记 葭州正南有白云山,其地巍然高峻,下临黄河。山之顶有无量佛各庙。稽其创建之始,前明万历年间玉风真人募化兴工,于三官殿后另造一座藏经阁,上奉太上三清。迄今三百数十年,日摧月削,形势倾颓。先父王智屡在山中重修庙宇,有心略为补葺,恐非经久之道;意欲辄(彻)底造修,又觉经费不及。迭至前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殿工程告竣,于四月浴佛会远来焚香者,见相连各庙皆焕然一新,而藏经楼独残缺,佥曰:是不可不重修。适本山道士张永祯、崔永吉愿将正月会布施,帮助榆林会重修经楼,爰请先父督工。遂于三十二年间将此款归公,按排砖匠,烧砖数窑。砖包土崖,将地基做好,并建修头天门常住厨房三间。宣统元年,正欲鸠工庀材,重为修葺。先父适奉刘太守命监修归德堡桥。谁料桥工告竣,先父云亡。迨至二年,文修拟继父志,爰与杜君嘉种、绥德二会孙满俊、道士张永祯、崔永吉商同开工,即于是年落成。共费银一千二佰八十八两三钱九分,共费钱一千三佰九十三千五佰一十三文。呜呼!天下事,善创者固当善因,文修此举,不过仰承先父之志,聊尽此区区之心耳。至于廊檐之壮丽,庙貌之巍峨,尚望后人之善为改作焉!是为序。 前清举人榆阳谢济谨撰 前清庠生郡人李锡恩敬书 道正司张永祯 主土阴阳曹锡智 山主牛维恭 督工杜嘉种、王智、王文修、孙满復 木匠张廷建,泥匠崔万财,画匠叶孙长,铁匠石福荣,瓦匠刘老八 住持马永治、崔永吉。道士李元兴、张元行、申元亨、魏元森、高元成、张元静、刘元清、屈元林、屈元恩、吕明义、李明月、曹明星、曹明堂、潘明先、韩明法、张明奎、康明德、马致起、乔治卜、高致祥、王致崇。 中华民国三年岁次甲寅梅月吉日立(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