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立石,贺恩诏撰,高瑸书,艾培清刻。位于大木牌楼左侧。 砂岩质,圆首方座。身首高192厘米,宽93厘米,厚13厘米;座高34厘米,宽54厘米,长95厘米。楷书22行,行48字。碑首正中刻“碑记”二字,两侧折枝牡丹,边饰卷草、花瓶、万字、花卉纹。保存完好。 碑文记叙榆林会筹集布施重修五龙宫前大木牌楼艰难过程。(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
重修五龙宫神牌记 善人李功乐 盖闻有创必有因,有废必有兴,人事皆然,况神工乎?白云山五龙宫前神路峁有木牌楼一座,形势崔巍,工程浩大,为一方保障之地,万善来归之门也。创自前明年间,嗣后重修与否,既无梁记,亦无碑文,代远年湮,无从查考。迄于今,风雨剥落,檐兽倾圮,几非神灵之路也。顾虽土崩瓦裂而规模犹存,智等瞻仰之下,不胜心焉伤之。然徒为惨怛,终属无益。而仔肩是任,独木难支。因于榆林朝山诸公会商,将我榆林来山焚香之人岁收零星布施,专人经理,积少成多,量费兴工,当亦有济。讵意神灵默佑,有志者,事竟成。因于光绪甲午孟夏间开工,原拟略为补葺,不料经年既久,木柱底根尽皆腐朽。若不彻底更换,几有颓倒之势;若是一律重修,又恐大木难求;更兼工程浩大,款资有限,以致欲进不得,欲罢不能。观者骇异,即同事之人各有难色。惟智一意图成,仰仗神威,命匠一齐卸地,随使工师密察遍求。幸得大木数株,则材木不可胜用矣。惟夹耳石墩,取其坚固,择至山底。始而雇工转运,甫经举行,力不能胜,众皆告辞。继又倍价添工,一日之久,仅抬一块弃于半途,尚末送至工所,再四筹思,别无良策。岂知人性皆善,一善倡之于前,众善和之于后,以善引善。适有绥德善人倡率,人人情愿不受工资,捐力效劳,转运此石。善念一举,不终日而七块石墩尽搬工所。此次功德,咸赖众志以成城。敢曰:匠心之独运,况非神灵默佑,而能若是之转难为易乎?于是各色匠工,欢欣鼓舞,勉力赴工,经之营之,不数月而告厥成功。共费钱二百数十余缗。因将始末难易缘由并勒于石,非以沽智等好善不倦之名焉,亦非恃乐取与人以为善之志焉,实以志神灵感应之有真也云尔,是为序。 岁贡生候选训导榆阳贺恩诏薰沐敬撰 榆林府府学庠生郡人高瑸沐手敬书 诰授奉政大夫署理葭州知州李寿昌 花翎都司衔葭州营千总榆阳胡培 修职郎县丞衔州吏目山阴孙炳焜 蓝翎五品衔葭州营额外外委牛復胜 主土阴阳典术曹锡智 山主牛维恭 道正司赵教盛 督工:王智、杜嘉种、贺福、贺恩沛 石匠:韩以信 铁匠:马贵年 木匠:张廷建、栗明 丹青:张乂鼎 泥匠:余行军、宋裕 刻字:艾丕清、王仲鹤 住持道人马永智、张永福、崔永吉、白永厚、郭元伸、冯元广、申元亨 宣统二年岁次庚戌桐月谷旦立(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