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补葺白云山神路并改修乐楼碑记

光绪十五年(1889)五月立石,任全撰,李益龄书,高承诰篆额。位于真武殿东廊下。 砂岩质,平首削肩方座。身首高162厘米,宽72厘米,厚8厘米;座高34厘米,宽38厘米,长73厘米。楷书18行,行45字。两面刻字。额竖两行篆书“万善同归”四字,两侧线刻花卉纹,额上边刻万字、三角纹。剥蚀较重。 碑文记叙同治九年开始将神路由下而上砌为石阶,直至五龙宫。“适陕*匪猖獗,窜及北山一带,逼近州城,致阻工程,至八年*气稍靖,十三年工程告竣”。 注:“适陕*匪猖獗……”: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回民起义军进入佳县县境。战火蔓延两年多。(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

查看原图

补葺白云山神路并改修乐楼碑记

补葺白云山神路并改修乐楼碑记 道人崔永吉 伏维真武玄天上帝,三十六修德降龙虎,八十二化威伏龟蛇。前明万历年间,玉风真人募缘建庙卜地于兹。时则白云一朵,覆兹荫于山头,紫气千重;凝祥辉于洞口,晨钟暮鼓,灵异非常。年年四月八日设会。秦有神、怀、绥,晋有兴、临县以及蒙古人民,至期纷纷携男挈女而来,朝山进香,神之感应称至灵焉。自明至我朝,正殿及各庙不时补葺,尚无倾圮之虞。惟乐楼规模颇狭,道正司赵教盛、绥郡刘信士会长名秉谦,欲议改建。又以神路由下而上砌石为阶,直至五龙宫殿,磴道盘空,势极险峻。历年久远,不无雨水冲溃之处,并议同时修葺。所虑独力难成,众擎易举,同思集腋成裘。除由葭募化绅商富户外,刘信士复于绥郡募有成数。即于同治四年兴工,适陕*匪猖獗,窜及北山一带,逼近州城,致阻工程。至八年*气稍靖后,刘信士复来坐守督工。是役也,兴工于同治四年,告竣于同治十三年。规模较前宏敞,工费亦复浩繁,而募缘督工赵掌教、刘会长之力实多焉!工竣后,亏空钜款,弥补无出,赵掌教慨许担承,是掌教与刘会长之同心信善并不惜力,洵非寻常所能及。此后尤望更有信善者,随时修葺,毋使兴于今者废于后,庶冀神灵之默佑于靡穷也。兹拟勒碑,刊列施钱绅庶姓名以垂久永。问于余,余谨薰沐,略叙其大慨云。是为记。 恩贡生候铨直隶州州正乡书院主讲任铨撰文 榆林府学廪膳生郡人李益龄敬书 癸酉科拔贡候选教谕高承训教字 例授修职佐郎附贡生高承诰箓额 修理道正司赵教盛施佃还该人本钱三百五十四千八百五十文 光绪十五年岁次己丑蒲月谷旦立(来源:《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碑刻》)